首页 > 诗文 > 司马光的诗 > 破瓮救友

破瓮救友

[宋代]:司马光

闻讲《左氏春秋》,爱之,退为家人讲,即了其大旨。自是书不释手,至不知饥渴寒暑。群儿戏于庭,一儿登瓮,足跌没水中,众皆弃去。光持石击瓮破之,水迸,儿得活。

写人 

破瓮救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司马光7岁时,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。听人讲《左氏春秋》,特别喜欢,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。从那以后,他对《左氏春秋》喜欢得爱不释手,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。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,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,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,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,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,水从而流出,小孩子得以活命。

注释

光生七岁:司马光长到七岁。光,即司马光,字君实,陕州夏县(现在山西)人。北宋大臣,史学家,编撰《资治通鉴》等书。

凛然:严肃庄重的样子。

《左氏春秋》:又称《左传》,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。

大旨:大意,主要意思。

自:是自此,从此。

释:放下。

瓮(weng):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。

弃去:逃走。

迸:涌出。

退:回家。

了:了解。

于:在。

闻:听、听到。“闻”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,听到 如本文中的“闻讲《左氏春秋》”。②听说,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。⑥声望,威望。如《伤仲永》中的“不能称前时之闻。

破:打开,打破。

司马光简介

唐代·司马光的简介

司马光
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...〔 ► 司马光的诗(884篇)

猜你喜欢

清河閒居

宋代毕仲游

书囊药笈付妻孥,解语娇儿戏坐隅。几净饱看新印史,壁高亲挂旧山图。

待凭风月招佳客,岂有功名属腐儒。小睡接䍦巾自落,未甘散发号狂夫。

宿宛陵书院

明代程敏政

自从删述来,诗道几更变。骚些无遗声,汉魏起群彦。

谢绝及宋沈,入眼已葱茜。颓波日东驰,李杜出而殿。

俚言奉送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昼锦

明代孙之獬

石头王气藉公扬,突尔县车鬓未苍。供茹芝探四皓紫,欲分金乏雨疏黄。

勒名鼎上虫鱼瘦,赐浣湖中烟月长。只恐东山栖不稳,九州转运苦戎羌。

汉铙歌十八曲 其十七 远如期

明代王世贞

远如期,招四夷。皇帝坐殿上,麒麟辟邪,符拔騊駼。

拖沓焉施弛,苑囿付民居。诏司农,罢轮台。皇帝坐殿上,干羽舞两阶。

感兴四首 其一

宋登春

肝臂列为人,自知亦巳幸。循性即坦途,求名自贻病。

秋村十二咏 其十二 筑圃

清代成鹫

瓜熟已除架,苋乾无复蔬。何当灌园罢,又是筑场初。

晴日迟收稻,中田早结庐。自来勤动惯,不敢废耕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