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吴文英的诗 > 木兰花慢·送翁五峰游江陵

木兰花慢·送翁五峰游江陵

[宋代]:吴文英

送秋云万里,算舒卷、总何心。叹路转羊肠,人营燕垒,霜满蓬簪。愁侵。庾尘满袖,便封侯、那羡汉淮阴。一醉莼丝脍玉,忍教菊老松深。

离音。又听西风,金井树、动秋吟。向暮江目断,鸿飞渺渺,天色沈沈。沾襟。四弦夜语,问杨琼、往事到寒砧。争似湖山岁晚,静梅香底同斟。

木兰花慢·送翁五峰游江陵鉴赏

  《木兰花慢》,唐教坊曲,从双调《木兰花》演变而来。《乐章集》入“南吕调”。双调,一百零一字,前片十句五平韵,后片十句七平韵,为定格。还有前片四平韵,后片六平韵的,系慢调变格。此词为定格。

  “翁五峰”,即翁宾旸,福建崇安人,或言钱塘人。“江陵”,在湖北省。贾似道督师湖北,翁为贾之幕客,所以有江陵、鄂渚之游。  

  “送秋”两句述送别。两句是说:秋云滚滚,密布万里,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,所以布下重云劝阻,但是就算是晴空万里,现在我们也无心去欣赏了。“叹路转”三句,设想五峰旅途劳累。嗟叹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,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;每天赶路,又事务繁忙,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。“愁侵”三句,点五峰赴江陵的任务。“庾尘”,露天储粮处,称作“庾”;“尘”,即糠尘也。战时军中粮食只能露天堆放,便于搬运,这次翁五峰从旱路赶赴江陵,就是押运一批军粮。此言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,但他认真监督,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,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。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,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,也不会使人羡慕,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。“一醉”两句,述眼前送别宴。言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:莼丝羹、鲈鱼脍,以期一醉,并劝五峰说: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、葱郁的松树林,任其荒芜,不管而去?两句用张翰思乡、陶潜归隐的典故,希望五峰不要慕恋功名,早日归来,再享田园之乐。上片送别时联想、感叹。  

  “离音”三句,即景生情。此处是说:西风吹落梧桐叶,这簌簌的落叶声,不但在哀伤秋天的无情,也是悲叹五峰即将别离啊!“向暮江”四句,别情难离。言词人今在江边送别五峰,不觉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时分,见鸿雁飞踪渺渺,想到他俩分别在即,今后天各一方,音讯渺茫,不由得泪沾胸襟。“四弦”两句,席上畅论今古。“四弦”,即琵琶。“杨琼”,似指唐宋时爱国名将杨延昭、秦琼,这里借喻翁五峰。宴席至晚未散,且有琵琶声声,哀诉似语,用以侑酒。词人希望五峰能像秦琼、杨延昭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;两个人谈起往事,一直可以追溯到贫寒之交的年代。由此可见吴、翁两人并非泛泛之交。“争似”两句,转而叙另一次宴会,作一对比。此处是说: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,怎能比得上有一回岁末在杭州西湖边梅树下的寂静处,大家交盏同饮时那样的自在快乐呢?下片悲别离,叙友情。  

  周密《浩斋雅谈》卷下:“翁孟寅宾旸尝游维扬,时贾师宪(似道)开帷阃,甚前席之。其归,又置酒以饯。宾旸即席赋《摸鱼儿》,师宪大喜,举席间饮器凡数十万,悉以赠之。”相比之下,梦窗与似道就只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,所以能洁身自好也。

吴文英简介

唐代·吴文英的简介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
...〔 ► 吴文英的诗(325篇)

猜你喜欢

送许亨甫以其父大司徒公命省其祖母

明代李舜臣

爱子窥颜色,趋庭问所思。望中云共远,阶下草方滋。

晓日明金骑,春风吹绿枝。还闻临别去,遥附万年卮。

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

唐代张祜

蜀国僧吹芦一枝,陇西游客泪先垂。
至今留得新声在,却为中原人不知。
细芦僧管夜沈沈,越鸟巴猿寄恨吟。

饮酒杂诗 其三

元代袁桷

弱冠不饮酒,篝灯横玉绳。或云酒中趣,湛湛浮云蒸。

弃书试其言,杲若乌轮升。天根转晴雷,坚城为之崩。

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四十二

近现代伯昏子

太上屈尊抟众杯,岂能尽破恣狂诡。芸芸手足美头颅,何爱造之何怒毁。

拟游慈恩寺用涯翁韵

明代邵宝

春残才作探春行,古寺寻僧懒问名。近海景多频立马,对花情剧更闻莺。

镜湖敢乞君分赐,宝地偏教佛主盟。却忆江南如画里,万峰青接水边城。

知府黄龙图

宋代刘弇

由来昭武胜天台,淑气俄钟命世材。天上月华方摄兔,人间春色已先梅。

长庚梦白真无敌,嵩岳生申世有开。直恐龙陂清澈底,照人都入骨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