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夕无月
元夕无月。清代。丘逢甲。 满城灯市荡春烟,宝月沉沉隔海天。看到六鳌仙有泪,神山沦没已三年!三年此夕月无光,明月多应在故乡。欲向海天寻月去,五更飞梦渡鲲洋。
[清代]:丘逢甲
满城灯市荡春烟,宝月沉沉隔海天。
看到六鳌仙有泪,神山沦没已三年!
三年此夕月无光,明月多应在故乡。
欲向海天寻月去,五更飞梦渡鲲洋。
滿城燈市蕩春煙,寶月沉沉隔海天。
看到六鳌仙有淚,神山淪沒已三年!
三年此夕月無光,明月多應在故鄉。
欲向海天尋月去,五更飛夢渡鲲洋。
译文
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,
天色阴沉,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。
看到鳌山灯彩,引起了仙人流泪,
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!
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,
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。
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,
半夜里做梦,神魂飞渡重洋。
注释
元夕:农历正月十五之夜。
六鳌句:鳌同鼇,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龙伯之国有大人,一钓而连六鳌”,又《摭遗》:“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,谒宰相问他:“先生临沧海,钓巨鳌,以何为钩线?”后来诗家就常用钓鳌客来比喻豪迈有为的人。这里借指鳌山,是把灯彩迭成山的形状;仙是作者自比,因看鳌山灯彩联想到后句的神山沦没而伤心流泪。
神山: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:“海中有三神仙:蓬莱、方丈、瀛州,仙人居之”,这里指台湾岛。
五更: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,一更大约两小时,此处指深夜。鲲洋:台湾南部有海口名七鲲身台湾岛,鲲洋,指台湾海峡。
唐代·丘逢甲的简介
丘逢甲(1864年~1912年)近代诗人。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,别署海东遗民、南武山人、仓海君。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。祖籍嘉应镇平(今广东蕉岭)。同治三年(1864年)生于台湾彰化,光绪十四年(1887年)中举人,光绪十五年登进士(1889年),授任工部主事。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,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,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。
...〔
► 丘逢甲的诗(1115篇) 〕
元代:
胡奎
孙膑古名将,庞涓俱学兵。刖足见齐使,始识田将军。
指麾辎车中,号令若风霆。引兵走大梁,遂解邯郸城。
孫膑古名将,龐涓俱學兵。刖足見齊使,始識田将軍。
指麾辎車中,号令若風霆。引兵走大梁,遂解邯鄲城。
元代:
成廷圭
野水明春色,晴沙带汐痕。朱楼黄鸟日,青草白鹅村。
野老能分席,官军不到门。毋烦问渔艇,即此是桃源。
野水明春色,晴沙帶汐痕。朱樓黃鳥日,青草白鵝村。
野老能分席,官軍不到門。毋煩問漁艇,即此是桃源。
清代:
沈善宝
打窗落叶声萧瑟。寒气灯前逼。病来诗思已无聊。添得这般情景、助魂销。
霜鸿阵阵飞何急。岂有愁难说。一番疏雨一番风。知否有人憔悴、小楼中。
打窗落葉聲蕭瑟。寒氣燈前逼。病來詩思已無聊。添得這般情景、助魂銷。
霜鴻陣陣飛何急。豈有愁難說。一番疏雨一番風。知否有人憔悴、小樓中。
宋代:
连文凤
少年场屋苦奔波,每对书檠读不多。
三十年来书好读,可邻老眼费摩挲。
少年場屋苦奔波,每對書檠讀不多。
三十年來書好讀,可鄰老眼費摩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