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魏野的诗 > 寻隐者不遇

《寻隐者不遇》鉴赏

[宋代]:魏野

《寻隐者不遇》原文

寻真误入蓬莱岛,香风不动松花老。

采芝何处未归来,白云遍地无人扫。

《寻隐者不遇》赏析

 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。而似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最为后人激赏。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。诗题中的“隐者”为谁,人们已不得而知,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,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,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,写的是隐者相寻,终未得遇。与贾岛诗相比,诗题虽同,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。贾岛诗中,隐者在“云深不知处”,但毕竟“只在此山中”,还是有目标可见的,而此诗中的隐者,行迹更加漂泊不定,难以捉摸。

  “寻真误入蓬莱岛”,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,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,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“真人”,足见敬仰之情。“误”二字,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,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、“香风不动松花老”具休写所见之景。香风不动,松花自落,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。

  第三句“采芝何处未归来”为一转折。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,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,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。他自问自答道:满地白云,杳无行迹,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。灵芝,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,长在深山峭壁,来取不易,隐者这一去,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。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,内心却向往之,他伫立于此,极目远眺,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,诗篇已终,余音未了。

  在宋初诗人中,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。《宋史》本传云:“野为诗精苦,有唐人风格,多警策句”。写访隐者不遇的诗,除贾岛一首外,唐人如高骈“落花流水认天台,半醉闲吟独自来。惆怅仙翁何处去,满庭红杏碧挑开”,李商隐“城廓休过识者稀,哀猿啼处有柴扉。沧江白石樵渔路,日暮归来雪满衣”,韦应物“九日驱驰一日闲,寻君不遇又空还,怪来诗思清人骨,门对寒流雪满山”等等,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。“意味闲雅”(蔡正孙语)是这些诗总的风格。魏野一生没有出仕,居处是“清泉环绕,旁对云山,景趣幽绝”(《宋史》本传),真宗遣使召之,他“闭户逾垣而遁”(《宋诗纪事》卷一),是个真隐士,他写的《寻隐者不遇》诗,于“闲雅”之外,就更有隐逸之风。前人称他诗风“平朴而常不事虚语”(《玉壶野史》),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,青松郁郁,白云悠悠,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。将香风引入诗句,更使整个画面增辉。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,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。

魏野简介

唐代·魏野的简介

(960—1020)陕州陕县人,字仲先,号草堂居士。不求仕进,自筑草堂,弹琴赋诗其中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,帝祀汾阴,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,上表以病辞,诏州县常加存抚。与王旦、寇准友善,常往来酬唱。为诗精苦,有唐人风格,多警策句。有《东观集》、《草堂集》。

...〔 ► 魏野的诗(267篇)

猜你喜欢

木芙蓉 其二

宋代姜特立

商气正惨慄,商花忽红芳。有如乍贫妇,犹饰盛时妆。

众目惊赏心,所见非所望。此后少朱荣,寂寞橘柚黄。

七言 其二十九

唐代吕岩

寻常学道说黄芽,万水千山觅转差。有畛有园难下种,无根无脚自开花。

九三鼎内烹如酪,六一炉中结似霞。不日成丹应换骨,飞升遥指玉皇家。

送谢伯仪守开州

明代徐溥

贤哉三谢后,分命守开州。卓荦才声重,循良政绩优。

论交当早岁,惜别已深秋。五马驰官道,双旌指驿楼。

贺平湖

明代韩殷

西河战罢万方清,处处楼台歌板声。白马锦鞯来騕袅,玉楼银榜枕岩城。

风传漏刻星河曙,日照螭头剑戟明。从此泰阶平似水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
即席赠任棠山

明代杨慎

红湿城中仙里,香霏阁下人家。幸遇风流地主,浑忘飘泊天涯。

六彩狂呼琼略,百杯烂醉金沙。何日公寻黄石,壁津共泛灵槎。

丁寓田家有赠

唐代王维

君心尚栖隐,久欲傍归路。在朝每为言,解印果成趣。

晨鸡鸣邻里,群动从所务。农夫行饷田,闺妾起缝素。